开拓创新 实现制造强国
发布日期:2017-07-01 浏览量:2485
“学习远比经验重要”。去年有幸参加了省国资委组织的“科技创新”专题学习班,让我印象深刻、受益匪浅。通过学习,明白了德国工业4.0、美国工业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含意及存在的差异。对如何赶超德、美成为制造业强国有了新的理解。
第四次工业革命以2013年德国汉诺威为起始,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智能制造诞生,此次新一轮全球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工业和互联网的融合。
美国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标准,希望关注设备互联、数据分析、以及数据基础上对业务的洞察,他们将传统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,关注在大数据和云计算。德国提出的工业4.0,拥有强大的机械制造技术,嵌入式以及控制设备的先进设备和能力,非常关注生产过程智能化和虚拟化的深刻改变。美国工业互联网和德国工业4.0,实施路径和逻辑虽相反,但是目标一致。美国是以GE、IBM这些公司为支持,侧重于从软件出发打通硬件;德国是以西门子、库卡这些公司为主导,希望可以从硬件打通到软件。无论从软到硬,还是从硬到软,两者的目标皆是一致的,就是实现智能制造,实现移动互联网和工业的融合。
德国推出工业4.0,目的在于重新引导全球制造业潮流、引导第四次工业革命,重新成为世界的霸主。
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本质是德、美主导这个世界未来工业标准之争,我国政府选择了德国标准,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,提出了坚持“创新驱动、质量为先、绿色发展、结构优化、人才为本”的基本方针,坚持“市场主导、政府引导,立足当前、着眼长远,整体推进、重点突破,自主发展、开放合作”的基本原则,通过“三步走”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:第一步,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;第二步,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;第三步,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,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。由工业大国向强国转型。但我国现阶段制造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,工业1.0、2.0、3.0并存,处在没有总体完成工业2.0(大规模制造机械化)和工业3.0(工业自动化),就需要面对工业4.0。按照国家工信部部长苗圩所说:德国是从工业3.0串联到工业4.0,而中国是2.0、3.0一起并联到4.0。
我国要想赶上甚至超过德、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水平,必须要创新。不但要科技创新、工艺创新、管理创新等,更重要是思维创新,要有新的理念、新的想法、新的办法,才能弯道超车,迎头赶上。
“见识远比知识重要”。这次在德国考察增长了见识,拓宽了思维。例如考察一家奔驰企业,就学到了不少东西,领悟到了许多道理。
这家奔驰企业,一天能产出1500多辆汽车,而且生产出来的都有可能是不同型号、款式的车,整车个性化选择可达到10的八次方之多,一个车门就有5000多万个选择。没有智能化、大数据、互联网等支持是做不到的。他们大部分零件都是零库存,每天装配生产的汽车零件,都由配套企业(物流公司)提前2小时把零件送到总装厂房。
奔驰总装厂的装配管理也很有特点:装配工人今天岗位如果是在装门,明天就可能去装车头部分,后天可能去装车的后面部分,始终轮流装配,不重复,让工人保持新鲜感,感觉不到工作枯燥、乏味,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每天工作中。同时,也让员工适应了各个装配岗位,对整车的性能有了全面的了解,人人都可成为技术能手,岗位能手。另外,即使是有人零时请假,其他的人都能顶上去,也不存在单一工种、人员管理难、用工难的问题。做到了人人都是能手、多面手。
这种好现象在德国普遍存在,这得意于德国的“双元制” (整个培训过程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)职业教育,它功不可没;也与德国一丝不苟、严谨的工作态度、人人都争当技术能手的企业文化建设分不开。而我国很多公司,也包括我们公司同样是流水线的装配,每个工人基本上都是固定岗位做同件事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美名曰:熟能生巧,精益求精。这样的管理却只能让工人知道自己做的事,对别人干的事不清楚,或一窍不通,不但使人对工作产生乏味感,而且造成单一工种人员难管理的问题。工人技术单一、参与度、技能等不高,无法适应整车、整部装或整支枪装配,更无法全面理解产品的性能,提升产品的品质。而这种差距需要我们国家政府向他国学习好的经验和方法,抓好职业教育的建设,同时,每个企业也应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,不断创新管理,在全社会和企业中营造人人学技术、学本领,争当能工巧匠的氛围。
另外,思维创新更加重要。在奔驰工厂参观时,工厂人员介绍在机器人使用方面时提到,他们使用的机器人,大部分都用德国库卡公司的,而库卡公司被中国的美的公司收购了。这件事在德国引起巨大凡响,有许多反对声音,甚至连美国也提出反对收购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因库卡机器人在世界机器人领域名列前茅,一旦中国收购了它,就能迅速掌握它的先进技术、先进工艺、先进管理等,就能在机器人方面占据世界领先前沿,就能实现弯道超车。我们的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汽车就是最好的例子。思维理念的创新,我们就可少走很多路,可快速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。从我们公司角度来看,整合资源,互补优势,积极配合参与集团公司军工集团的组建,并以此为契机,做强做大主业;更要利用好此次校企合作有利时机,建立“厂中?!?,提升和掌握国内先进技术、先进工艺、先进管理等水平,尽快适应当前中国制造2025、工业4.0和智能、信息突飞猛进的时代。
学习考察的时间虽然短暂,学到看到的东西也有限,但是一叶知秋,工业革命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。从工业1.0到3.0,每个阶段都用了60多年,但每超1个点,工业发展都有质的飞跃。而工业3.0到4.0应该会在30多年内完成,不跟上历史的发展脚步,我们就会落伍、会被淘汰。
中国制造2025,任重道远,不可能一挥而就,这是一个系统、全面、复杂的大工程,但只要政府引领,加大政策支持,加强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与调整,提高我国“双元制”职业教育水平;各企业、科研院所和全体公民广泛参与,密切协作;学习先进经验,注重科技创新、理念创新、管理创新等,通过“三步走”,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,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的目标,是应该能够实现的。(新华公司 连健敏)